搜索
正體中文
  •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Deutsch
  • Español
  • Français
  • Magyar
  • 日本語
  • 한국어
  • Монгол хэл
  • Âu Lạc
  • български
  • Bahasa Melayu
  • فارسی
  • Português
  • Română
  • Bahasa Indonesia
  • ไทย
  • العربية
  • Čeština
  • ਪੰਜਾਬੀ
  • Русский
  • తెలుగు లిపి
  • हिन्दी
  • Polski
  • Italiano
  • Wikang Tagalog
  • Українська Мова
  • 其他
  •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Deutsch
  • Español
  • Français
  • Magyar
  • 日本語
  • 한국어
  • Монгол хэл
  • Âu Lạc
  • български
  • Bahasa Melayu
  • فارسی
  • Português
  • Română
  • Bahasa Indonesia
  • ไทย
  • العربية
  • Čeština
  • ਪੰਜਾਬੀ
  • Русский
  • తెలుగు లిపి
  • हिन्दी
  • Polski
  • Italiano
  • Wikang Tagalog
  • Українська Мова
  • 其他
標題
文稿
即時播放
 

耆那教聖典《烏塔拉德哈亞納經》第十四課節選(二集之一)

2022-04-11
摘要
下載 Docx
閱讀更多
耆那教昔稱「勝者之法」,源自古印度。其教義強調三寶:正信、正知、正行。人透過內在省思並真誠實踐這些準則,就能獲得解脫,意思是了悟靈魂的本質。「非暴力」的概念也是耆那教的核心。因為尊重所有生命,耆那教修行人持純素,即飲食方面採行蔬食。第廿四位,最後的祖師是主摩訶毗羅,意指「偉大的英雄」。

清海無上師在台灣(福爾摩沙)講經時,多次讚嘆主摩訶毗羅的修行偉業。「我不曉得在人類歷史上是否有人做到、可能做到、或將會做到像主摩訶毗羅這樣的苦行和犧牲。我們誠摯向他致敬並感激他—為了開悟、為了他人所必須承受的一切。這些苦難並非徒然無用。這些苦難以某種方式造福世界,連主摩訶毗羅都不知道,世人也渾然不覺,不知為此而感激。」

現在就邀您聆聽耆那教最重要的經典之一,《烏塔拉德哈亞納經》第十四課經文節選。內容是關於兩個發心要出家的兒子與他們的父親一位婆羅門祭司之間的談話。

「專注於工作的婆羅門祭司有兩名愛子,雙雙記得自己的前世與以前所修的苦行與自律。他們厭惡人間和天上的歡愉,渴望解脫,道心高強,一起來到父親面前說道:『有鑑於人的命運轉瞬即逝,壽命不長,我們不喜歡家庭生活;來此向您告別:我們將出家為僧。』」

「『歡愉只會帶來片刻的快樂,卻會帶來漫長的痛苦,苦多樂少;歡愉阻礙生靈解脫,是萬惡淵藪。』」

「『感官無法理解靈魂,因為靈魂沒有肉身,正因為它沒有肉身,所以永恆不滅。靈魂的羈絆已確定是由其不良品質所造成的,這種羈絆被稱為世俗存在之因。』『因此,由於不了解律法(靈性戒律),我們從前犯下罪行,加上想法錯誤,才會被拒於門外,不得進入聖會。我們不該重蹈覆轍。』」
觀看更多
所有分集  (1/2)
觀看更多
最新
2024-12-26
141 次觀看
2024-12-26
2 次觀看
2024-12-25
99 次觀看
2024-12-24
363 次觀看
分享
分享到
嵌入
開始時間
下載
移動端
移動端
蘋果
安卓
用手機觀看
GO
GO
Prompt
OK
App
掃描二維碼,下載應用
蘋果
安卓